买房可以买来幸福吗

这几年,无论是买房的、卖房的,还是租房的,有房的还是没房的,每个人提到房价、房票,都是一张苦笑脸,一把辛酸泪。北京之前房价大涨的时候,一家知名中介公司成功以高价出售一套位于西二环外的房子。一套66平方米的二手房,签约单价竟然为每平方米13.5万元,总价达891万元。这套房子的成交金额被截图转发在微信朋友圈。大家一看这张图,心中五味杂陈。西二环的位置听上去不错,但这个小区建于20世纪60年代。按70年产权计算,这套房子已经快60岁了。什么概念?还有10年,房屋使用年限就到期了。一栋20世纪60年代设计、建造的楼,在21世纪的今天,究竟是怎么卖到13.5万元/平方米的?赢高在房价面前,人们敏感的神经又被戳了一回。


均两魚颜一提到房地产,很多人就觉得不幸福。没房的人不幸福,因为收人追不上房价。有房的人也不幸福,眼看着房子升值,但好像和自己没什么关系。以往见得最多的情况是,在高房价面前无力承担房款的年轻人自怨自艾,然而这一两年来,中产阶层也加人了焦虑大军。中产阶层为何焦虑?自己多年前购置的房产的价格虽然随着大势一路飙升,在大城市,一套大面积的房子挂牌也能卖到1000万元,但这种上涨是伪概念,因为他的家庭名下只有这一套住房,而且并不打算卖掉。或者,卖掉后要换的房子成本更高,房子升值不过是伪升值。。人们提到房子就焦虑,大概是心态出了问题。熟摄帕良东创用员那些名下有多套房产的中产阶层,当年买房时,他们也曾感到幸福。如果他们现在把房子卖了选择租房,那么可以再幸福一次。


对那些买不起房的人来说,踏踏实实地租房有什么不好?现在长租公寓市场发展良好,线上看房、线上交租金,房源照片也都是真的,租房难道不幸福吗?租房者一边好好赚钱,一边好好享受租房生活,等钱存够了,终于买得起房,就可以开心地告别租房生活,喜迎买房生活。器人个内心自由的人才会与自由相遇。第一种人,明明房产挂牌能卖到1000万元,如果他永远是买房思路,永远不会开心。稍微转换思维,把房子卖掉变现,他就可以做其他事情,人生的丰富性、趣味性、可能性截然不同。国奇骤琳人进门拿我来说,如果我是第一种人,我马上把价值1000万元的房子卖掉,租一个比原来更舒服、更高档的房子住。


和房价相比,这么多年北京的租金上涨幅度有限。一线城市租售比非常低,第一种人完全可以用租房的方式换一个比以前更高档的房子住。卖了房子以后,是不是可以用这笔钱灵活投资,买点债券,或者做天使投资?在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时代,投资渠道真的只有楼市和股市吗?当然不是。不过前提是你得具备理财能力,擅于跑赢通货膨胀。美式当大部分人都走同一条路,且人人走得都很辛苦时,是不是代表那条路可能有问题?中国人每天被房子问题困扰,感受不到幸福,是因为追求幸福生活的方式错了。便不湿镶非雄买房归根到底是在追求三个方面——幸福感、自由度和安全性,这三点分别对应的是居住体验、产权拥有和财务稳健。买房者搭上了财富升值的列车,心里有了安全感,便踏实多了。可是他们手里的活钱少了,不自由了。租房者能够享受更灵活、更自由的生活,可是安全感差一点。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?租的时间长一点嘛。签一个长期租约,一下子租10年,即便租金上涨,些部受也和你没太大关系。归根结底,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,也要找对追求幸福生活的方式,要把幸福、自由和安全三个因素结合好。


我并不是说买房有问题。背一点贷款其实并不是坏事,对年轻人来说,贷款是改善生活的杠杆,也会激发工作的动力和创业的热情。我想说的是,我们每个人都要在有限的人生中尽可能更智慧地把握前进的方向,尽最大努力去触摸幸福。多界的凉爽源幸福的第一重境界是吃饱饭、睡好觉。但达到这种最低境界其实也不是特别容易的事情,很多人一生气就不吃饭了,喝闷酒,睡不着,真要活到没心没肺、能吃能睡也是了不起的心态。幸福的第二重境界是当个正经人,正常过日子。


人活着靠本能,该正经的时候正经,生活该正常的时候让它保持正常,这就很幸福。做一个正常的俗人也没那么容易,需要修炼角色转换能力。幸福的第三重境界是明是非、辨善恶。释迦牟尼和孔子都有一套是非善恶标准,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行事的人。人之所以有烦恼就是因为被是非善恶左右,因此我们需要树立一套自己的是非善恶观,不受外界标准干扰。这样的活法会很舒服。有多少幸福可以重来?确实可以重来,只要解放自己,奋斗要听自己内心怎么说。的目标不是只有买房这一种。另外,千万别光看别人怎么做,还要听自己内心怎么说。想算清买房的账吗?在那之前,最重要的是学会算清这笔有关幸福的账。